
湖南日报·新湖南客户端6月3日讯(通讯员 王杰勇 尹柳清 )永兴县被誉为“中国银都”,白银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。这里虽无银矿,却将废旧电路板、有色金属冶炼废渣等“变废为宝”,提炼出金、银、铂等30多种稀贵金属。与此同时,银匠们凭借精湛技艺,如“一张打”银壶,不断提升白银附加值。
如今,永兴县通过创新综合回收工艺和手工技艺持续延伸产业链,并让银制品走向全国、打开国际市场。让我们跟随记者一起来了解“中国银都”化腐朽为神奇的魅力。
记者尹柳清:“今天我们来到了湖南郴州的永兴县,这里被称为‘中国银都’。同时,我也亲自体验当一回银匠,看看这银究竟是如何炼成的!”
近期,受国际黄金行情影响,具有投资价值的白银也引发市场关注。然而永兴县并没有银矿,为何白银产量却能占全国产量的四分之一呢?带着这个疑问,我们首先来到了粗银的加工车间。
记者尹柳清:“现在我就来到了火法车间,这里也是提炼银的第一步。我们靠近熔炉,可以感受到热气扑面而来。”
这些固体废料首先需要在火法车间高温熔炼三小时,使金属熔化。接着,通过湿法冶金等工艺步骤,将液体银转化为粗银,再经多次电解提纯为纯银。合格的银粉将被铸成银锭,用于加工银制品。那么这些原材料从何而来呢?
记者尹柳清:“这一整面墙都是废旧的电路板,那么它主要就是来源于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常见的冰箱、计算机、空调等一些废旧的电子设备。”
永兴鹏琨环保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经理张勇:“我们这边拉过来的废物是大宗固废和一些危险废物废料。通过我们工厂的无害化、减量化加工来提取我们所需要稀贵金属原料。”
除了废弃的电路板,每年来自全国各地的有色金属冶炼废渣、电镀污泥等,在永兴县“变废为宝”,综合回收出金、银、铂、钯、铑等30多种稀贵金属。与此同时,永兴县的银匠们还用精湛的手工艺提升了白银的附加值。
郴州银饰锻制技艺非遗传承人李群泽:“永兴银子的特色就是‘一张打’,一张银片打一把壶出来,打一把壶大概需要10天左右。在打的过程中有没有打到受力点,听声音就能听出来,打到受力点的声音很扎实,没打到受力点的声音就是空的。”
接下来我们体验传统银器与景泰蓝工艺的创新结合,点蓝是最为关键的一步。这一工艺要用滴管吸取矿物颜料,将缝隙填满,过程需要高度专注力。
记者尹柳清:“刚刚已经点好的是一朵蓝色的牡丹花,采用晕染色调。现在这个是牡丹花烧完之后的样子,成品非常好看,是渐变色。”
从综合回收到精深加工再到银制品创作,永兴县的白银产业通过创新持续延伸产业链。线下渠道拓展与电商直播助力,让中国银都的银制品走向全国,还成功开拓国际市场,远销东亚、东南亚和中亚等地区。
中国银都文创园项目负责人刘晓伟:“中亚爱用银的历史非常早,我们在对方的博物馆里面看到了很多早期他们的白银首饰,很精美。目前我们在中亚、塔吉克斯坦的首都进行了投产。我们也是结合他们当地的一些传统文化,开发了一些景泰蓝的花瓶茶具。生产开发的几款产品,也入驻了他们的国家博物馆。”
从复杂的综合回收技术到精湛的手工技艺,通过这次体验,我们实地感受了“中国银都”化腐朽为神奇的精彩蜕变。如果大家对白银感兴趣,不妨亲自来到这里感受银都的魅力!
责编:李兰霞
一审:李兰霞
二审:郭美英
三审:邓信开
来源:永兴县融媒体中心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下载APP
分享到